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国内 > 正文

注意!广州21日起将迎“龙舟水”,降水集中在这些时段_当前资讯

2023-05-17 16:45:54 南方+客户端

17日,广州市新闻办召开2023年龙舟水风险防范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广州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贾天清表示,5月21日,广州市即将进入今年“龙舟水”天气过程,预计全市平均累计雨量为360~400毫米。他提醒,广州将进入降雨多发、重发、频发期,“龙舟水”降水集中的这些时段更要小心。


(资料图)

将进入降雨多发、重发、频发期

这些时段更要小心

贾天清表示,“龙舟水”是指每年5月21日—6月20日影响华南地区的强降水现象,主要有几个特征:包括短时雨强大;累计雨量多;突发性强预判难;影响大致灾重。

他表示,广州前汛期令人影响深刻的历次特大暴雨过程,如2020年“5·22”特大暴雨过程、2018年“6·8”特大暴雨过程多发生在“龙舟水”期间。过去十年“龙舟水”期间,全市平均累计降水量376.4毫米,占前汛期(4—6月)降水量44%。最多降水量500.8毫米出现在2020年,最少降水量242.2毫米出现在2013年。

龙舟水期间强降水突发性较强,经常出现在下半夜、凌晨或上下班高峰,给防范工作增加了难度。过去十年有5年龙舟水影响偏重。其中2018年“6·8”特大暴雨为近十年最强降水过程。广州市北部多低山丘陵,中南部河网交织,中心城区经济人口集中,地形水陆差异,使得“龙舟水”致灾路径变异性强,灾害破坏性大。

贾天清透露,今年以来气温偏高、雨量明显偏少、入汛偏早。全市平均累计雨量364.1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少50.6%,较近十年同期偏少38.7%。3 月 23 至 26 日,广州市出现今年首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并伴有短时强降水、6~8 级雷雨大风、冰雹和强雷电,3月27日广州市正式入汛,较常年入汛日(4月11日)偏早15天。

根据市气候中心预计,今年“龙舟水”期间,全市平均累计雨量为360~400毫米。降水过程大致发生在:5月22日—23日(中雨), 6月8日—15日(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6月19日—22日(大雨,局部暴雨)。

他提醒,广州市即将进入降雨多发、重发、频发期,市气象部门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为应急、水务、交通、规自等部门在城市内涝处置、交通应急疏导、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提供气象保障。请广大市民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通过电视、广播及“广州天气”微博、微信网站等渠道,获取本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正确识别暴雨预警信号,暴雨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增强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自身生命安全。

广州对105个排涝片区和488个隐患点

风险评估

他介绍,市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挥应对重大气象灾害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建立重大天气过程联合会商机制和重要天气研判天气制度。不断构筑起更加完善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主动、互动、联动”工作机制。

广州建立“131631”服务模式。“1”表示提前1月预测重大天气;“3”表示提前3天提供预警信号发布的节奏及防御建议;“1”表示提前1天提供精准到区的风雨落区、具体量级和影响时段等情况;“6”表示提前6小时进入临灾气象预警状态;“3”表示提前3小时发布分区预警和分区风险提示;最后一个“1”表示提前1小时发布精细到街道的定量预报。通过这样递进式、标准式的气象预报预警节奏,预警与防御联动同频共振,以最小成本发挥预报预警信息的最大效用。

同时,发展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促进气象灾害治理向风险防范、事前预防转变。针对龙舟水带来的不利影响,市气象部门着力与应急、交通、交警、规自、水务等多个部门开展紧密合作,将气象数据与行业数据、地理信息数据融合,研发了多种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产品。其中与广州市应急管理局、水务局等部门联合针对广州105个排涝片区和488个隐患点建立了内涝气象风险评估模型,开展了暴雨内涝气象风险预报,内涝气象风险预警信息通过广州天气网对外发布。

同时,广州气象部门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部门联合研发高速公路积涝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和横风监测模型,构建广州交通气象拥堵和交通气象警情指数,建成“广州市交通气象业务平台”“广州道路(高速)交通气象风险”网页,可以实时查询全市各主要道路天气监测预警信息和气象风险预警产品;与广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通过外网发布精细到街镇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通过具体针对行业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产品发布,促进气象灾害治理向风险防范、事前预防转变。

广州构建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防灾减灾全链条管理工作格局。完成广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本地化建设,与广州天气微博微信、小程序、广播等发布渠道对接,在全省率先落实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开展突发事件精准靶向预警,实现全市任意指定区域靶向发布。联合印发公众、村居、建筑工地、房屋建筑工程、旅游景区等应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指引、建立了分行业、分灾种处置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全社会自觉响应、主动防御的效果。推进智慧气象与各部门各行业的对接,在交通、旅游、农业、保险等多个高影响行业实现融入式服务,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行业企业提供“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应急支撑-能力评价”的全链条气象信息服务。

记者郭苏莹

(南方+客户端)